以戒为师 - 珍重戒律,则如佛住世无异。五行在地运行与地支生成「河洛义之九」
第二十六节 以戒为师 释迦牟尼佛,初转法轮,度阿若㤭陈如;最后说法,度须跋陀罗。所应度者,皆已度讫。于娑罗双树间,将入涅槃。是时中夜,寂然无声,为诸弟子略说法要: 汝等比丘,于我灭后,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,如暗遇明,贫人得宝。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,若我住世,无异此也。 ——引自《佛遗教经》 波罗提木叉就是戒律。佛陀说佛灭度后要以戒为师,如此便如佛陀住世无异。 佛陀的弟子分为出家弟子和在家弟子两种。在家弟子,男众称为优婆塞,女众称为优婆夷。需要受持五戒,即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 出家弟子又分两种,由所受戒律多少进行区分,受持十戒的男众称为沙门,女众称为沙门尼。受持具足戒的男众,称为比丘,女众称为比丘尼。 沙门十戒是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、不非时食、不坐高广大床、不涂饰香鬘、不听视歌舞、不蓄金银。 具足戒,男众和女众有区别,男众需要受持二百五十条戒律,女众则要受持三百四十八条戒律。 关于戒律,佛陀在《楞严经》中如是说: 佛告阿难:「汝常闻我毘奈耶中,宣说修行三决定义。所谓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」 ——引自《大佛顶首楞严经 • 卷第六》 摄心为戒,对于戒律禁止的事情,想都不要想,何况去说和做。受持戒律才能得禅定,有了禅定才能开启智慧。戒定慧,是三无漏学,漏就是烦恼。烦恼会使功德漏失,所以为漏,戒定慧能断烦恼,使功德不再漏失。烦恼的来源就是贪嗔痴,贪是木,嗔是金,痴是无明。金木是四大因缘和合而生、因缘别离而灭,所以通过戒来断其因缘,贪嗔即可以转为慈悲和智慧。其关系如下图所示。 图 1-22 洛书五行卍 ...